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临床医生不仅要控制感染,还有责任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制定抗菌药物选择及用药方案,除了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参数外,还应综合考虑细菌发生耐药突变的机制。
美国学者Zhao等首先提出了:细菌耐药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理论,为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和限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提供了新思路。
什么是MPC、MSW?
“MPC”是防止第一步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所需的最低抗菌药浓度。在此浓度下,病原菌必须同时发生两步以上的突变才能生长;或是在一个菌群中,对第一步耐药变异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MSW”指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耐药菌株可以被选择性富集(如图)。MSW越宽,越容易出现耐药菌株;反之,MSW越窄,产生耐药菌株的可能性越小。
以往的抗菌药物治疗策略:依据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药代动力学(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使血药浓度高于MIC,用抗生素来对付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药物敏感菌,而把少量的耐药菌株交给病人的免疫系统来清除。对于免疫功能不健全的病人,细菌只要发生一次突变就有可能成为优势菌,在体内富集,导致耐药,是目前耐药菌增加的主要原因。
京卫网审字[2002]第20号 京ICP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110108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