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世界肝炎日”。WHO发布数据称,全球约有1/3(合20亿)的人感染过肝炎病毒,肝炎每年导致的死亡病例超100万人。
那么,肝炎是不是一种人人自危的传染性疾病?肝炎感染者,及其身边的家人、朋友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疾病呢?
本文中,我们就来为您揭开肝炎病毒的神秘面纱。 |
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其中,对健康威胁最大的就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两者均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每种肝炎是怎么回事。
甲型肝炎(甲肝)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以及尿色加深等。
甲型肝炎不变慢性,呈全球性分布,发病率与社会、经济和卫生因素有很大关联。可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流行地区。
※ 高度地方性流行地区:约90%成人抗甲肝病毒抗体阳性,大部分儿童在10岁前已感染甲肝病毒(HAV),如亚洲大部、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
※ 中度地方性流行地区:成人抗-HAV流行率约为50%,儿童为20%~30%,如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俄罗斯和东欧的多数国家,为高度或中度地方性流行地区。
※ 低度地方性流行地区:成年人抗-HAV流行率低于30%,如以色列、北美、澳洲、西欧、中国台湾和香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我国甲肝流行病学模式已由“高度地方性流行”转变“为中度地方性流行”。
20世纪80年代早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为HAV高度地方性流行区,儿童感染常见,多为亚临床型感染,因此,临床型甲肝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卫生条件改善,儿童感染HAV减少,成人感染HAV增多,临床型甲肝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
预防甲肝,从“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