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医疗科室 | 学科专家 | 就医指南 | 健康百科 | 院讯新闻 | 医院文化 | 教学科研 | 院内简讯 | 新媒体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观映 我院网站“院内频道”强制启用HTTPS加密机制 招聘公告: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 / 2017年应届毕业生 / 2017年具有工作经历人员 / 医护辅助工作人员
路径导航: 首页>>健康百科>>胃肠消化
  共有 447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胶囊“长眼”能进肚,体内边走边拍能看病


  发表日期:2013年7月5日8:38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孟明明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胃镜、肠镜应用普及后,人体的食管、胃和结直肠病变的临床诊断已基本不成问题,但长达7~8米的小肠一般镜子无法到达,以至使小肠疾病一直成为消化系疾病临床诊断的“盲区”,也经常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

为提高消化疾病的诊治水平,我院消化内科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以色列Given“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该系统是世界公认最成熟、最先进的系统。检查过程仅需吞服胶囊式内镜,完全无痛苦,主要用来观察小肠,大大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是目前检查小肠的最佳方法之一。

胶囊内镜检查技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

【安全性】安全性极高,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唯一并发症是胶囊内镜滞留。

【有效性】国内外的临床资料显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总体阳性诊断率达50%-80%,对小肠疾患的诊断率达60%,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疾病阳性率亦达40%。

【实用性】可全程观察全消化道,特别是普通内镜无法完全到达的小肠,胶囊内镜大小11mm*26mm,其外壳极其光滑而利于吞咽,以防止肠内容物对胶囊表面的粘附,保证所获图像的清晰度,勿须麻醉,无痛苦。

胶囊内镜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

  • 各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

  • 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

  • 其它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

  • 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

  •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 肠淋巴管扩张症(肠乳糜回流障碍、蛋白丢失性肠病);

  • 健康体检。

【禁忌症】

  • 胃肠道梗阻、狭窄或瘘管;

  • 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植入有其它电子医学仪器;

  • 孕产妇;

  • 吞咽困难;

  • 其它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病症。

胶囊内镜的检查步骤:

  • 胶囊内镜看起来与普通胶囊一个样,略大(2.6cm*1.1cm大小),一端透明,可见黑色米粒大的摄像头,另配有一个体外图像记录仪。

  • 检查前,只须嘱病人禁食12小时,检查前一晚口服泻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包溶解于水2000ml),1-2小时内饮完,至解清水样大便,必要时再于次晨约5点再服用2000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 使用胶囊内镜如同服药,就水喝下就行。胶囊内镜从入口腔的那一刻起,就以2秒/张的速度拍照,在消化道的蠕动下历经整个消化过程,一路走一路拍,图像实时传送至患者口袋里的记录仪。

  • 检查期间,允许病人自由走动,但不可远离检查场所,勿接近核磁共振等场所。

  • 检查过程约8小时,检查结束后,取下患者身上的传感器和记录仪;胶囊则随大便排出体外,不用回收。


胶囊内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卫生、舒适自如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以及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的缺陷,免除病人对检查的恐惧心理,使病人容易接受,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以满足耐受性较差的人群检查疾病和高端人群查体。

胶囊内镜的引进,将改变我院消化道小肠疾病检查无有效诊断手段状况,进一步提升我院消化内外科诊治水平。


 
 相关专题
 ·胃肠疾病诊治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血管狭窄、闭塞介入治疗
 · 妇科疾病介入治疗
 · 乳腺癌普查的国内外进展
 · 腰疼是得了肾炎吗?
 · 非血管性疾病介入治疗
 
  相关文章
 · 胶囊内镜识钩虫一例
 · 我院消化内科“胶囊内镜”已投
 · 消化内科成功完成首例单气囊小
 · 单气囊小肠镜--小肠疾病诊治
 · 经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SD

 


| 医院电话 | 服务信箱 | 相关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版权声明 | 隐私安全 | 联系我们 |
京卫网审[2013]第1013号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