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11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目前,糖尿病已经不仅危及成年人的健康,也成为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防治糖尿病已刻不容缓。尽管目前糖尿病治疗仍是“治标”而未“治本”,但同样的糖尿病,不同的认识观念,治疗结局却可以大不相同。
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糖尿病?值此糖尿病日,我们请内分泌科专业医师为您来带糖尿病治疗的“秘籍”。 |
“糖尿病”,曾经被称之为“富贵病”,如今也越来越多进入寻常百姓之家,不但患病数量迅速增加,还 常常表现为一个家庭有许多成员先后发病(家族簇集性发病),成为“知名度”最高的疾病之一。尽管糖尿病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死亡,然而因糖尿病引发的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肾衰竭、失明、截肢等急、慢性伤残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快乐和幸福。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尽管糖尿病治疗的新药物、新手段不断涌现,然而依旧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将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人生路慢慢,坚持监测,和治疗常相伴,实属不易。做到“善待自己”和“享受治疗”,需要调整心情、改变观念、更新认识。
“高糖之因”与未病先防--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科学的饮食方式。
糖尿病发病率的剧增与社会及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密切相关,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洗衣机、电视机、电烤箱、电脑、电话等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用,让大多人的家庭生活从体力活动中解放出来;
◎ 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电梯等现代机械化工具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再次将人们的双手、双脚进一步解放;
◎ 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西式快餐食品、碳酸饮料的大量普及,零食的随心所欲摄取等生活行为习惯,再次将食欲提高,热量摄入无限增多,脂肪不断囤积,体重不断增加;
◎ 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精神日趋紧张,心理应激增加等,对人体内分泌和代谢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诱发和加重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换来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疾病的不断加剧。
既然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科学的饮食方式,努力抗拒物质诱惑。
◎ 饮食要“取之有制、取之以时、食之有节”;
◎ 运动要适量、适时、长期、有计划;
◎ 精神要追求宽容、真诚、知足、助人之乐。
◎ 把握好“度”,讲求好“时”,未病先防,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好生活细水长流。
“高糖之忧”与应对挑战--放松心情,开发潜能,培养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格。
糖尿病是慢性病、终身病,因其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经济负担重等,给患者带来许多精神负担,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如紧张、恐惧、忧虑、烦恼、忿怒、悲观、失落、抑郁等各种表现。其实,不良情绪是万病之源,长期的情绪低落和波动可进一步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当然,健康角色的转换引起情绪的波动是正常的,然而病会因“忧”而深,不会因“忧”而减,更何况“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祖国医学早已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诠释。
◎ 要多与家人、朋友、患友、医生沟通和倾诉,以得到他人的关心、鼓励、安慰,有助于解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改变精神紧张状态、放松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