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下,肝脏内的动脉或毛细血管网发生病理膨胀及局限性扩张而成为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我们一般所谓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多见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前认为单个居多,自从超声显像问世以来,所观察到的常为多个。肝左右叶均可发生,以右叶较多见。
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认为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疾病分类】
◎ 海绵状血管瘤: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 硬化性血管瘤: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 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临床表现】
◎ 小血管瘤多无症状,较大血管瘤可有肝区胀痛。
◎ 小血管瘤无体征,较大血管瘤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
◎ 因肿瘤增大后而出现的肝大、包块及压迫症状,早期多无症状。
◎ 血管瘤多为单发,直径多小于4厘米。肝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大小、形状、数量均不一定,往往属先天性。如果静止不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欲不娠、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CT、核素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较小的血管瘤且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可动态观察。有压迫症状者,可选择肝部分切除术。
【诊断依据】
1.肝区胀痛,肝大或触及包块。
2.彩色B超示肝血管瘤样改变。
3.CT检查:肝内有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区,增强后肿瘤边缘区可出现“C”形增强带。
4.肝动脉造影:病变部位周边出现“血管湖”影像,造影剂滞留时间较长。
5.腹腔镜检查:能观察肝表面肿瘤颜色及形状。
6.X线检查:肝影大,膈肌升高,可发现钙化影。
7.ECT显示肝血管瘤改变。
【治疗原则】
1.肿瘤直径<5cm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2.肿瘤直径5-10cm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肿瘤直径>10cm者,一般行手术治疗。
4.手术治疗方法:◎ 肝血管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 ◎ 肝动脉结扎术 ◎ 术中冷冻治疗
5.非手术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 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用药原则】
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除手术治疗时选用基本药物中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疗效评价】
治愈:CT、彩超示肿物消失、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CT、彩超示肿物变小、症状减轻。
未愈:无变化,或肿块进一步扩大。
【专家提示】
肝血管瘤为良性病变,目前仍未发现对肝血管瘤有疗效的药物。故病者如血管瘤<5cm,不必到处求医,定期随诊即可,如瘤体>5cm,且有自觉症状,应到医院遵医嘱处理。
【肝脏血管瘤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 饮食宜清淡,以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选用维生素和镁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忌食油腻厚味、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烧烤、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等,少食牛、羊、猪、狗肉等发热性食物等。
◎ 应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经常便秘,可加重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便秘时,如果用力排便,有发生巨大瘤体破裂的危险。另外,应避免外力碰撞,忌剧烈体能运动或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