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5日,由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我院主办的第三届微创外科论坛暨2011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代谢性疾病高级研讨会在北京鸿坤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参加了会议。特约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我院副院长尹金淑分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尹金淑副院长为开幕式致辞 黄志强院士为开幕式致辞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着微创外科技术在普外科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以及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大会以现场互动、专题讲座及手术演示等多种形式展开。
黄志强院士作了题为《外科内镜》的学术报告。他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微创外科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微创外科事业发展迅猛,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迅速涌现,微创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治疗胆囊疾病开始,微创手术逐渐应用到胃、结直肠、肝脏肿瘤、胰腺肿瘤等疾病,同时,专业的糖尿病外科、肥胖外科、内分泌外科也逐渐发展、丰富起来。谈到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的区别,他认为传统开腹手术在技术上虽已比较成熟,但其对人体损伤较大。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切口小、痛苦少、风险低的微创手术成为医患双方更加倾向于选择的治疗方式。因此,不断拓展并大力普及微创手术尤为重要。
大会还探讨了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代谢性疾病尤其是治疗糖尿病等疾病的发展情况。我院普外科张能维教授作了题为《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的报告、宫轲教授作了题为《肥胖病的外科治疗》的报告,受到了在场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赏。
张能维教授作报告 宫轲教授作报告
据张能维教授介绍,目前全世界有近3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5亿人,尤以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增长迅速,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糖尿病的外科手术(胃肠旁路手术,GBP)是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把胃横断后,将近端胃与空肠上段吻合,这样让食物绕过第一段小肠,同时使得食物能较快地到达末端小肠,来治疗2型糖尿病。
胃肠手术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调整肠道激素的反应与分泌来达到的。医学上称为前肠效应和后肠效应。前肠效应,即使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导致某种抵抗降血糖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解除了对胰岛素的抵抗,血糖恢复正常;后肠效应,即通过手术使未充分消化的食物过快达到末段回肠,导致某种降血糖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糖下降。而GBP手术,能够让食物绕过第一段小肠,同时使得食物能较快地到达末端小肠,即能够实现胃肠激素分泌的双重调节效应,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外科手术自上世纪发现以来,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证明,对于手术适应证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长期稳定,并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当尽早手术。这一指导性意见,已获得国际糖尿病协会的认可。美国糖尿病协会于2009年底就将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纳入糖尿病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外科学分会也于2010年达成了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我院糖尿病外科于2005年就开展了北京市第一例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目前已为100余名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治愈(血糖降至正常,不用任何药物)率为85%,有效(血糖下降,用药量减少50%以上)率为100%,未出现任何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术后营养不良等情况。
(图片: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