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伦旗医院是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对口支援单位之一,我院先后派出了三批医疗队。为了让医疗队专家们工作顺心、安全放心、生活舒心,旗医院领导煞费苦心,在住院部隔出几间最好的屋子,改造成专家生活区。这样,专家们不单工作在医院,吃住也在医院,所以有专家自我调侃,称自己牙好胃好身体好,可一来库伦就“住院”了。2011年4月,我和程飞、陈迎春一行三人作为第三批援蒙医疗队成员,“入住”库伦旗医院。
库伦全旗的常住人口只有18万左右,外来人口并不多,彼此都是乡亲,好多患者还都是“本院亲属”。一听说我们来库伦“住院”,乡亲们纷纷拿来各种化验单、检查报告、检查片子找我们看病,还真有点门庭若市的感觉。
我们“住院”的日子就这么忙碌地开始了。大家调查了解医院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参加病房的交班、查房、讨论、会诊、手术,开展辅导、讲课等等。我们的工作不分上班与下班、白天与晚上、院内与院外,在楼道、宿舍、停车场、食堂的餐桌上、马路上,我们都给人看过病或做过咨询。有些骨科患者行动不便,陈迎春主任还曾“飞入寻常百姓家”予以诊治,病房里抢救危急患者,我们更是随叫随到。
随时随地为患者看病、咨询
“住院”的过程对我们也是一种考试,每一个患者都是一道最具体的考题、等待着我们的答案,患者就是我们的考官。我们的答卷都很干脆、准确,每每都能得到患者打出的高分。遇到难题时我们请会诊或组织讨论,甚至动用自己医院的技术储备。一次,外科一术后患者请我们会诊,检查后发现是一口腔疾病,治疗口腔疾病我们经验不足,于是我们拨通了我院口腔科专家的电话,获得了最佳答案,患者病情很快得以控制。这次考试虽然有用手机“作弊”的嫌疑,但在库伦“这个可以有”,所以患者给了我们满分再加一个惊叹号。我们不单自己具备应试能力,还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课,把应试技巧传授给库伦旗医院,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医学理论,也有电脑操作、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等等。
我们“住院”了,但无法抵挡院外的诱惑,常出院看看。库伦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丽;库伦的人善良、诚恳、朴实、大方;库伦的社会和谐、稳定;库伦的民族和睦;库伦的歌曲优美动听。库伦有强大的感染力,一不留神,我们已被库伦人同化了,说话带库伦腔,哼曲也是库伦调。
库伦人无论年龄有多大,无论官衔有多高,都叫我们老师。这是库伦人的谦虚,也是对我们的尊重与感激。我们感受到“老师”两字格外沉甸甸。是压力,是动力,是责任,是使命,是集结号。
美丽的库伦
以我们的“住院”换来库伦人民的尊敬、感激与友情,让我们感到充实、感慨、有意义。诗人郭小川曾写到“我曾踏遍人生的领土,最后才知道——这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人民的世界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在库伦“住院”的这段难忘的日子,让我们对这段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其他作者:张敏;荐稿: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