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医疗科室 | 学科专家 | 就医指南 | 健康百科 | 院讯新闻 | 医院文化 | 教学科研 | 院内简讯 | |
2011年12月22日起,我院邮箱升级。点击登录“”,查看旧邮箱数据。   
路径导航: 首页>>医院概况>>世纪回顾 >>院史编谈
  共有 333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医科继承传统,探索创新,六十多年沧桑巨变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1日8:32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闻 卓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我院中医科是具有六十多年发展历史的老科,近年来继承传统,探索创新,建设“大中医”发展新模式,在医、教、研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北京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是北京市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在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继承医院优秀中医药传统

中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曾有中医内、外、眼、骨、痔等细致的专业划分。1954年,医院曾特约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坐诊。1957年,就已经开始建立中医病历,以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诊、辩证立法处方为基础,既保留中医的传统又便于西医学习,成为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在当时,中医科几乎“无病不治”,盛况空前。1960年,即开始走中西医结合探索之路。中医科采取师徒方式培养人才,使中医人才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名医荟萃。1998年,冯兴中任科主任,发扬中医特色,发展专科专病,以专科特色取胜,形成中医科的“拳头产品”,重点发展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特色和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特色专科,发展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运用现代中医医疗熏蒸、穴位电磁疗设备,开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亚健康的康复治疗新技术。

  
  中医医疗熏蒸设备               穴位电磁疗设备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药剂改型过程中,医院中医科自制治疗风湿症痹痛片,治疗神经衰弱的养脑固精片、人参归脾片,治疗胃病的消化片,治疗痢疾的藿香正气片、痢疾片,治疗气管炎的止嗽片,均受到了病人的欢迎。此后,医院始终未抛弃中药制剂的研发,20世纪7080年代,医院针对中药市场古老的丸、散、膏、丹,病人反映口感差、服用不方便等问题,大胆地进行了中药剂型的改革,确立了葛根水提醇沉的制备方法。这项创举,使当时愈风宁心片中葛根素的含量达到每片100mg,纯度超过常规标准近一倍。医院还创立了中药材持续低温加热消毒法,这项技术使中药制剂的卫生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院自制的健脑1号、七味散、愈风宁心、痔漏膏等40多个中药处方,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在引进了中药提取浓缩罐、高效粉碎机、压片机、包衣机、片剂分装机、胶囊充填机、口服液灌装机等先进设备后,中药制剂的发展更加繁荣。

二、树立“大中医”观念,探索综合医院中医发展新模式

医院重视中医药工作,出台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意见》,整合了中医系统医疗资源,成立大中医科,下设中医内科、中医骨科、针灸科、中医肛肠科4个临床科室和中医研究室。中医科设有中医门诊,依各专业科室分为3个独立区域,门诊总面积800多平方米;设有中医病房,拥有病床34张;设有中药房,中成药和饮片齐备。为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医院于2008年投入30万元装修中医门诊和改造中医病房,购买中药汽化治疗仪等中医诊疗医疗器械。

  
风格鲜明的新中医门诊

中医科医、教、研全面发展,学科力量强大,逐步形成了以中医内科为主、专科专病、特色专业并存的综合性中医药医疗科室。

中医内科立足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治疗,开展的特色医疗项目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中医治疗男性病、女科疾病、中西医结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热性病、肝胆疾病、脾胃病。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形成了品牌特色,在学术界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中医内科特色在周边地区有一定影响。目前,中医内科门诊量连续保持全院门诊量第一,并且每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病房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及平均住院日等质量控制指标基本达标,医保医疗任务基本完成,医疗收入保持年增长率20%左右,近5年实现了医疗收入翻番。

中医骨伤科创建于1958年,“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是该科一大特色,在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骨科常见病以及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面疗效显著。“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发端于清末,历经5代相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是由我国古代的“导引按跷”之术和点穴法相结合演进出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以手指捏揉和用拍子拍打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行气活血、调理脏腑,达到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葛氏疗法第三代传人葛长海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总结先辈医疗经验,不断创新,使“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手法,在中医骨伤界自成一派。第四代传承人葛凤麟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祖传绝技,为广大患者、外国友人、中央首长等进行治疗、保健,多次举办大范围的培训班并出国讲学,出版了《捏筋拍打疗法》等著作和教材,使“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名扬海内外。2009年,“葛氏捏筋拍打疗法”被收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科吸取传统中医精华,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在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眼肌麻痹、面神经麻痹、痹症、颈椎病、腰椎病、髌骨软化等疾病的诊治上有专长。尤其是在积累了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论和应用,特设了糖尿病专门诊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化治疗。除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系的针灸教学外,针灸科还常年担任外单位进修、实习针灸的教学任务,先后接待了美国、新加坡、日本、瑞典、加拿大、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宾参观、学习,并为瑞典、保加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几十位医生系统授课。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上,中医肛肠科形成了自己的诊疗体系和技术优势,既充分突出了口服汤药、薰洗疗法、直肠给药、注射疗法、结扎疗法、挂线疗法等中医传统疗法的特色,又兼顾了国内外治疗肛肠疾病的新理念新技术,改良运用结直镜、排粪造影、微创技术等现代肛肠手术技术,给众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由于拥有优良的硬件、先进的软件管理体系和卓越的生产能力,医院的中药制剂赢得了业内认可。20105月,中药制剂室成功转接了12家医院的水合剂外加工软膏剂。201011月,中药制剂室顺利通过了北京市药监局的联合检查及换发制剂许可证工作。目前,中药制剂室已正式启动北京妇产医院2011年的5个品种冲剂生产工作,年产成品颗粒7.5吨,预计纯利润100万。中药制剂室正在加紧科学研究和申报工作,争取在临床上继续满足患者需求。

中医科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制定了医护各项操作常规,并开展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病种如糖尿病、肛肠疾病、小儿肌性斜颈等的诊疗质量控制工作。实施中医特色的三级查房制度,查房内容完整,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思想。住院病案甲级率超过90%,门诊病案书写规范、理法方药完备。

三、中西医结合发挥综合性医院优势

综合医院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设备条件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中医科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找准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把中医药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与其它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由点到面、全面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

慢性病、身心疾病、身心疾病和疾病恢复期及医疗卫生保健是现代医学的空白或薄弱点,医院中医科拾遗补缺,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继承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并充分学习吸取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成果,逐步形成了中医专科专病特色医疗。

医院中医科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和双重疗效判断,诊断、疗效判断标准规范先进,临床诊断完整,中医证候准确率超过90%。同时积极与西医科室横向合作,参与多科联合会诊每年近3000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双管齐下,帮助患者早日走向健康。

对于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综合医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医院中医科提倡中医科大夫跟着名医学习经典中医理论,打好临床基本功。中医科主任亲自带领并指导大夫做课题,主动参与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和学术继承人项目,让他们在课题中学习科研设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医院中医科成就显著。结合中医防治糖尿病、亚健康学科优势,先后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糖耐量低减中医药治疗方案研究”的研究工作;担任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的临床研究分中心负责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中医征候临床研究”和科技部专项“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和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抗炎机制临床研究”,承担了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课题“补肾降浊、祛瘀化痰法防止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医院科先进工作者一等奖。2009年医院中医科还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了关于《医学上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项目的合作研究。

为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彰显综合性医院的优势,我院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多学科联合研究为手段,联合中医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肿瘤中心、变态反应科、检验科等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的临床科室,成立了以中医科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重点学科。今年8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正式立项,批准我院“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重点学科”进行立项建设。

四、预防为主 未病先治

200946日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把“治未病”作为一项医疗改革的重点。200911月,北京地区首家综合性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

坚持预防为主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针。千百年来,中医学始终以“上工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为第一原则。大众健康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树立“治未病”的观念。可以说,“治未病”中心的成立,既顺应了新医改的政策方向又有利于发挥传统中医药在防病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治未病”的目标人群主要是亚健康人群。基于此点,中医科开展了许多特色诊疗项目,天然绿色地防病于未然,如中医“体检”:用亚健康诊断仪,采集分析人体经穴生物电,能够在几分钟内迅速检测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包括五脏六腑的疾病、体能元气、精神压力、中医的阴阳虚实等人体各方面的健康状况,进行亚健康诊断,提出防治建议,提供中药内服结合熏浴汽疗、桑拿热疗等丰富多彩的保健养生方法,并根据个人体质指导药膳食疗;中药“桑拿”:用中医汽化熏蒸治疗仪,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一种化学、物理综合疗法,针对人体不同的部位,打开相应的蒸汽孔,熏蒸相应部位,使具有独特配方的中药借助热力进入体内,达到通经活络、恢复细胞活力、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

中医科注重中医方法预防保健的推广和普及。2007年,我院举办了首届“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周”。开展了以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宣传活动。在全院范围进行了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讲座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使全院医护人员进一步了解了中医药在临床治疗疾病、维护人民健康,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促进中医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和更好地开展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周边地区社区居民分别举行了题为“秋冬季节话中医养生”、“慢性病的中医调养”、“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等大型养生保健讲座。结合宣传活动出专刊、印制科普宣传册、搞义诊咨询等活动让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之后每年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周”至今是第四届,每届突出都突出新的主题,在地区范围内形成影响,渐成传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是北京市示范中医建设单位,在北京地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中名列前茅,为优质服务于患者提供了保障。

(其他作者:曹翠峰)


 
 相关专题
 ·大道世纪,风雨华歌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 医院景观
 · 临床医疗
 · 行政机构设置
 · 领导关怀
 
  相关文章
 · 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
 · “2011年痔病月”活动启动
 · 我院中医肛肠科开展“关注痔病
 · 我院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医糖尿
 · 中医体质与养生

 


| 医院电话 | 服务信箱 | 相关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版权声明 | 隐私安全 |


京卫网审字[2002]第20号  京ICP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号110108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