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戎晖门诊部迎来了医改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早上7:00钟,我们全体人员提前一小时准时上岗。为保障新医改政策顺利实行,我们已经做了多日的准备,只有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才能真切的体会的到为了配合医改实行,我们付出了多少辛苦,多少汗水。一个政策的改动绝不仅仅是废除、设立这么简单,对于我们来说,有大量繁重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去完成。
4月7日晚17:00,结束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距新医改倒计时还剩7小时,在戎晖门诊部负责人张华大夫的带领下,我们手捧盒饭,边吃饭边开会,进行完一个简短的分工会议后大家抓紧时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开始分头忙碌。盘点、做月结、整理药品目录、新旧药品的替换……。晚上十一点多,周边小区一片寂静,唯独戎晖门诊部大门敞开,灯火辉煌,同志们干的热火朝天。
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我们全体人员没有一个人在家休息,又全部早早来到门诊部加班,我们知道,我们要与时间赛跑,我们要做更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医改顺利实行。张华大夫经过多日加班熬夜,吃不下睡不好,胃肠炎犯了,发着烧,依然没有休息,奋战在岗位上。她每天早出晚归,刚刚两岁的孩子好几天都见不到妈妈,每次深夜回到家看到熟睡的宝宝,她都忍不住在他稚嫩的小脸上亲了又亲,有一次孩子从睡梦中醒来,看到妈妈陪在身边,竟然兴奋地玩儿到后半夜都不肯睡下。身为年轻的妈妈,我能深切的体会到幼小的孩子多么需要妈妈,而妈妈又是多么牵挂孩子,多么愧对孩子。
药房的张伊丽老师是戎晖门诊部年龄最大的,她是退休后再返聘的老同志,药房的工作是最繁重的,上百种药,几十箱药,都得徒手搬来搬去,并且还得一箱一箱拆开后上架码放,这种重体力劳动对于年轻小伙子来说都很困难,张老师细致白嫩的双手被刀片划出了许多小口,可是张老师从不抱怨,前两天她九十多岁的老爸双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家里只有九十多岁的老妈妈陪伴,她都没能抽时间回去看上一眼,张老师敬业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由于世纪坛医院药房要在短时间内为社区中心多个执业地点提供大量的药品,院内配送及人力有限,为保证在医改后能满足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张华大夫的老公亲自驾车、中医按摩王天赋大夫也自告奋勇开私家车去我院药房拉药,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保证每位患者需求的药都能按时上架入库,连家属都一起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中,全家总动员,也确实是拼了。中医按摩王天赋的姥姥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他往返医院数次拉药都没挤出时间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姥姥……
自媒体开始报道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以来,新政策的改动,另很多患者非常疑惑,石莎莎是我门诊部的宣传咨询员,她详记《医改宣传口袋问答书》和医改政策,每天前来咨询的患者很多,重复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她不嫌烦,耐心、细心的向患者做详细的解释。张小燕大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宝宝刚刚几个月,她还在喂奶期,也依然和我们并肩奋斗在一线。
今天,是医改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秩序井然有序,张能维院长在张晶主任的陪同下来到戎晖门诊部检查落实医改措施到位情况,并和患者做了亲切的交谈,患者对戎晖门诊部工作人员视患者如亲人般的服务表示了感谢,张院长对戎晖门诊部的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对同志们舍弃休息时间一心为医改的高度重视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医改,戎晖门诊部的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每个人的付出缺一不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为医改而战,患者的满意就是我们交给自己最好的答卷。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